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侨心向党┃梁永基:一心向“林”为国育才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2日  来源: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北京市侨联从北京各条战线上选取了 100 位侨的故事编辑成册。他们有的是“人民楷模”、“全国劳模”、“全国侨界十杰”“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有的获得了“五一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侨界贡献奖”等荣誉……尽管岗位不同、成绩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副系主任梁永基的故事。

439238631.jpg

梁永基,男,1931年生,1958年入党,印尼归侨。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副系主任,曾获99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永久纪念奖等多项荣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园林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在中国,有那么一批人,他们一直在园林领域内深耕,默默无闻,为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以及园林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有一位就出自北京侨界,他就是梁永基。作为一名归侨、党员,他一直心系党和国家的园林事业,并投身园林人才的培养中。因其在99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筹备建设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嘉奖证书和建设部的“先进个人奖”和“永久纪念奖”等多项荣誉。

子承父志不负所托

民族独立前的印尼正处在殖民者的黑暗统治下,众多无辜的侨胞在其中受到剥削与压迫,其中就包括梁永基的父亲。据梁永基回忆,父亲在日本发动太平洋侵略战争占领印尼时,因为支持祖国抗争被当作政治犯关押入集中营,受尽折磨。二战结束后才被释放,与子女们团聚。重逢之时,父亲对团聚的子女们最大的期待便是希望他们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参与到建设国家的工作中,使国家变强变大,从此便不必再遭受外邦侵害。父亲这一颗热忱的爱国心深深地影响了幼时的梁永基。1949年7月,父亲让他与二哥、三哥一同回国,可是三哥在临出发时不幸感染疟疾,最后只与二哥抵达广东汕头,投靠了大姐。艰难的归国经历使他更加坚定要为中国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不辜负父亲的嘱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梁永基便开始了辗转求学之旅,他先后参加华北统考、金陵大学招考、北京矿业学院招考,奔波于北京、广州各地,后均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追求进步、争取加入先进组织愿望的驱使下,梁永基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党员”这一身份的责任与担当便一直铭刻在他心里,落实在他的工作与生活中。

大展身手出色完工

1981年,梁永基接受国家派遣赴美国爱达荷大学林业科学与草原学院原野游乐管理系进行学术交流。当时爱达荷大学提供的补助津贴很低,400美元需要支撑梁永基在美国的衣食住行。但为了能掌握更多园林学上的前沿知识与技术,梁永基还是接受了这一安排。虽然他在消费上极为吝啬,但是对于科研事业他却异常慷慨,在当时入不敷出的境况下还坚持给学院添置设备。因心有目标他不计得失,在简单乃至贫困的日子里坚持对学术的精进与知识的探索。

1999年,中国举办“99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梁永基作为建设部委派的专家顾问组组长参与筹备建设工作。因是初次筹办世界型的园林博览会,梁永基当时心里也很忐忑。但是为了不辜负组织所托付的任务,他还是克服了内心的不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起初梁永基因不了解当地情况,于是亲自勘察调研,记录哪些部分完成较好,哪些部分还有待跟进,对完善的部分表示肯定,对于仍需提升的部分提出指导意见。因为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他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他所提出的意见也得到了相应负责人的重视与积极对待。

对于当时遇到的困难,梁永基坦言道自己已经忘记,但说起当时的工作他的表情仍旧充满着自豪与骄傲。梁永基的女儿说,父亲并不爱细数自己的成就与功劳,但不论拿到什么工作,他都会亲历亲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其实不用想也知道父亲当时在工作中肯定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只是他不愿去说这些。尽管梁永基不曾与外人道其中的甘苦,但是历史替他铭记下了这一切,嘉奖梁永基为园林博览会突出贡献的荣誉纷至沓来。在云南省授予其奖励后,建设部也为他颁发“先进个人奖”和“永久纪念奖”。

梁永基终不负父亲的期待,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大放异彩,以他的专业和认真出色完成了这一项世界型活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在园林事业的创造与成就。

451389420.jpg

梁永基生活照

桃李芬芳人才辈出

梁永基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园林专家,从事过多项著名区域的园林规划,还是北京林业大学的知名教授,参与教学工作46年,曾担任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副主任。在46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兢兢业业,认真备课,刻苦钻研,耐心讲授、指导,因此获得学院师生的广泛好评。

为了推动学科发展,梁永基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他曾主审建设部、林业部所属技校的《园林规划设计》教材、《园林设计》大学本科教材和中国林业出版社汇编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丛书》,编审了《锦绣园林尽芳华:世博园中国园区建设实录集》。其主要著述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有关园林的“理水与铺地”部分、《建筑设计汇编》中“绿化植物配置”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宅园、花园、专类花园、美国国家公园、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等条目、《农业百科全书 观赏园林卷》中“园林设计、园林艺术”部分;参加汪菊渊教授主持的“北京清代宅园的调查研究”科研项目,完成“恭王府园林部分”。1988年,因参加建设部城建院主持的技术政策蓝皮书第6册《城市建设》的科研项目,撰写了《美国的原野风景游乐系统概况》论文,获国家科委、计委、经委联合颁发的在“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中做出积极贡献人员的表彰证书。1992年因主持北京市海淀区玲珑园规划设计,获北京市优秀园林设计二等奖和1997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他的带领下,北京林业大学培养出了更多在园林领域的专业和实践型人才,他们积极投身到中国园林事业的建设上,引领着中国园林事业向世界领先水平靠拢。

谈及教育的初衷,梁永基称在中国古代就曾有众多著名的园林景观,但是无论是“颐和园”“圆明园”或是“苏州园林”,都只是皇家和富贵人家享有,并未惠及平民。梁永基希望能将这些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使他们能在走向祖国大江南北之时,能建设出更好、更优质的园林,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到园林之美,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

愿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如今梁永基已年近九旬,听力严重下降,只能戴上助听器进行交流。但即便如此,交流中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当他将“认为当下党员应该担负怎样的责任时”错解为“认为他还能如何为党做出贡献”时,他说自己倍感惭愧,因年纪大了,听力不好,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还能为党做些什么,希望党如果有需求能够及时嘱托于他,他定会竭力完成。或许这就是一个老党员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即便身已老但心却始终虔诚,会因不能贡献而惶恐,会期待仍能收到党的召唤,会保持着“党有所托,必不辱命”的信念。这种理想与信念,这种虔诚与坚持,值得当下众多年轻党员学习与借鉴。

纵观梁永基教授走过的路,“爱国”与“奉献”是绕不开的主题。在饱经殖民者的压迫,目睹亲人的离散后,他意识到国强才能民安,于是他少年时便以建设国家为己任。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他用行动守卫着他最初的信念与理想,持之以恒地为中国园林事业贡献力量。他的这颗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从未变过,历久弥坚,成就了他如今的声誉与名望。他的名字将会与他编撰的书籍、他所设计的园林一起被世人铭记。

 

浏览量: